稳定币冲击Visa与MasterCard:传统支付体系的终章还是新局?


2025-6-26 10:17

一项重磅立法与两大零售巨头的动作,令本周金融市场震撼不已。亚马逊(Amazon)与沃尔玛(Walmart)传出有意推出自家稳定币,意图摆脱对Visa与MasterCard等传统支付网络的依赖。几乎同一时间,美国参议院通过具划时代意义的《GENIUS法案》,为稳定币发展铺路。消息一出,市场迅即反应:Visa股价当日重挫4.9%、MasterCard跌5.4%,而Coinbase则暴升16.3%。

随着区块链逐步成为支付与信贷的新“铁道”,市场开始认真思考:这会否是传统支付系统的转捩点?Visa与MasterCard会否在数码货币浪潮下被彻底改写命运?

稳定币的崛起:从边缘加密货币迈向主流金融基础建设

根据CEX.IO数据,2024年稳定币的交易总额已高达27.6万亿美元,首度超越Visa与MasterCard的合计交易额。从原本小众的DeFi应用,到跨境汇款、电商支付,甚至大型零售场景,稳定币已逐步渗透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尤其在跨境交易、资金清算与费用控制方面展现压倒性优势。

以Visa为例,一般商户在其支付网络上的交易手续费为1.5%至3%,其中发卡银行透过交换费获得70%至80%收益,收单银行则取走10%至15%,Visa本身仅获5%至10%。而基于区块链的稳定币转帐,只需约0.1%成本,即时结算、去中心化,不仅大幅节省费用,更可绕过第三方清算与时间延迟,对高交易频率的大型零售商而言极具吸引力。

双雄反击:Visa与MasterCard拥抱区块链

当然,面对这股“去中心化支付”的威胁,老牌支付巨头并非坐以待毙,反而加速转型拥抱Web3。Evercore ISI分析师Adam Frisch指出:“虽然Visa与MasterCard短期内在某些场景会流失市占,但他们仍有能力成为加密支付基础设施的重要参与者。”

Visa动作频频:

与Crypto.com与Circle合作,于以太坊与Solana上试行USDC清算;

推出与Stripe联名的稳定币支付卡,可直接用USDC结算并自动转换为当地法币;

与非洲Yellow Card合作,拓展新兴市场的稳定币跨境汇款解决方案。

Mastercard亦不落人后:

推出Multi-Token Network测试跨链支付,并与MoonPay合作推出稳定币钱包挂钩的预付卡;

拥有VASP(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执照,涵盖新加坡、英国、阿联酋、欧盟等市场;

积极部署数位钱包、区块链清算与交易桥接,打造合规节点网络。

这些布局显示,Visa与MasterCard正企图转型成为“区块链金融的可信桥梁”,在合规稳定币生态中保留核心地位。

传统支付体系是否走向崩溃?

1. 护城河尚未被撼动

尽管稳定币在费用与效率上占据上风,但Visa与MasterCard在全球商户网络、品牌信任、标准兼容性方面仍占据绝对优势。两者不仅提供支付通道,更涵盖帐户管理、风险控制、争议解决等附加服务,这些难以在短期内被简单的“点对点转帐”取代。

2. 稳定币的突破需时间

目前稳定币的应用场景仍偏向企业与加密友好型地区。消费端的接受度有限,尤其在便利性、安全性与争议处理方面尚有差距。如分析师Sanjay Sakhrani所言:“价格与结算时间对商户很重要,但对消费者意义不大。”

即使在美国市场,稳定币的主流化也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反洗钱(AML)、资本管制等法规限制。从根本上重构Visa的支付网络,非一朝一夕可为。

展望未来:从对立走向融合?

虽然稳定币与传统支付巨头目前在市场上看似对立,但长远来看,双方的关系或许更可能是互补与融合。Visa与MasterCard若能成功将稳定币纳入其网络生态,不仅可保有市场主导权,更可能引领全球迈向数位货币时代的新标准。

对投资者而言,未来值得关注的,不仅是稳定币的发展速度,更包括传统支付企业能否在变局中转型成功。如果Visa与MasterCard能成功抓住新技术浪潮,或许其估值并非面临“死亡交叉”,反而是另一波估值重估的开始。

投资者可以使用定投功能进行投资,以分散市场时机风险,减少市场波动的影响,并分摊购买成本。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5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