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软开中心万涛:生物识别技术及应用介绍


2018-8-10 9:59

7月26日,2018第三届支付安全与创新暨严监管下的金融科技创新研讨会(成都)在成都召开,会议解读央行政策、研讨金融科技工作、开展移动金融产业交流。会议由北京移动金融产业联盟和四川省计算机学会主办。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中心、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等机构近20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工商银行软开中心高级经理万涛与会,并做《生物识别技术及应用介绍》主题演讲。

中国工商银行软开中心高级经理万涛

目前,生物识别主要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如:指纹、人脸、声纹、语音识别技术,市面普通的设备即可满足应用需求,应用场景广泛。在此背景之下,生物识别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在金融支付、智能交互辅助、智能网点、内控管理、风险防控、移动营销等六个场景应用较为广泛。

今天从三个方面介绍,首先是生物识别的概念,其次介绍工行生物识别的应用规划,最后介绍工行的生物识别的应用情况。

生物识别技术到底是什么技术呢?简单来讲,生物识别就是人体的生理特征,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收集、分析,结合各种高科技手段进行身份安全鉴别、智能感知交互等综合运用。

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情况,主要的技术指标已经相对成熟,例如指纹识别技术指标已经满足公安部的技术标准,人脸识别技术在国际公认的LFW测试基准中表现已经超人眼识别。指纹、人脸、声纹、语音识别技术,目前普通的设备即可满足,应用场景更加的广泛。

目前工行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主要是围绕安全和便捷两个方向进行应用。安全方面,可以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做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从而达到敏感信息的保护。便捷方面,通过运用生物识别技术,如人机交互、身份智能识别,从而优化流程和提升效率。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安全性和便捷性方面,可能它们之间也会存在一些矛盾,如果太注重安全性的话,在便捷方面就会下降。例如我们希望交易更加安全的话,就要进行一些检测技术,如:要客户张嘴、摇头,使得客户体验不好。而如果太过重视应用的便捷性,可能在安全性上达不到要求,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具体的一个生物识别产品的应用需要在安全性和便捷性方面进行权衡,而正是基于这个原则,工行在生物识别技术方面做了长期规划。

生物识别技术实施方面,我们建议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首先对客户的衔接方面,特别是对客的应用,我们确保对客生物特征采集和使用合法合规。第二在风险控制方面,我们要治理相应的风险控制模型,降低生物识别技术的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客户担忧,提升银行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第三在技术融合方面,采用多种生物识别技术融合使用,用户体验,优化生物识别技术使用中的人机交互体验。

工行在生物识别具体实践方面的工作。工行已经初步建成了生物识别平台,工行生物识别已经覆盖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并在全行范围内推广应用,通过标准化接口和服务,为各分行、渠道、应用提供标准化的组合服务能力,并且已经覆盖金融的六大应用领域。

在金融支付领域。典型场景是自动售货机用人脸识别支付,通过刷脸完成支付操作,体验无卡、无介质等快捷支付。技术亮点是活体检测,采用红外摄像头进行活体验证,有效防止图片、视频、面具等冒认攻击。

在智能网点领域。ATM刷脸取款,客户无需携带银行卡,刷脸确认身份核验,完成取款交易;特定客户识别场景,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无感的特征和智能抓拍机的能力,为特定客户提供便捷无感的服务,实现识客、粘客、获客等。

在智能交通领域。主要是手机、电话银行的语音识别导航,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客户只要说出要办的业务,就可以开单。如说我要给某人转账,系统里面会自动跳转到网站的页面,显示转账金额和转账人名,客户只需要确认即可。

在移动营销领域。转帐额度调整场景,当客户进行转帐交易的时候,超过了这个额度,就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密码验证的方式,提高转帐额度和减轻柜面的压力,从而带动个人业务。

在内控管理领域。主要是外包服务规范管理场景,外包服务人员可以在公众号里面进行人脸签到,能够完整的记录签到的痕迹,协助后续审计工作。

在风险防控领域。典型场景是手机银行渠道交易事中风险监控。客户登陆手机银行进行支付交易,反欺诈风险模型进行判断,如果客户触发模型,则调用人脸识别进行客户身份的确认,从而提升账户安全和提升交易流程的流畅性和客户的便利性。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