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关注 | 扫码点餐这一支付业态可能被315点名


2022-3-14 17:30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慕楚

又是一年315,支付作为渗透到各个行业的基础服务,很大程度上都会与各种灰黑产相关,时常由于被滥用而遭到无辜的牵连。综合多种因素,今年最可能被315点名的支付业态可能是扫码点餐。

扫码点餐的乱象

从初衷上来看,扫码点餐可谓是支付数字化最直接、最简单也是对商户经营效率提升最高的增值服务。

在疫情爆发之前,国际跨境支付的从业者曾向移动支付网描述境外扫码点餐的好处。

许多国人出国旅游,大多数存在天然的语言障碍和货币兑换麻烦,如果当地无电子支付,还有支付习惯差异。

而如果热门旅游景点加入扫码点餐,则可以同时解决多个问题。顾客进店后扫码,在点餐页面有菜品照片与中文详情,甚至可以加入口味喜好推荐,支付时通过人民币既可完成,省去了沟通、币种麻烦,还提高效率。这一方案在许多中国人常去的旅游景点特别受欢迎。

在国内,扫码点餐也在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减少不必要的交流时间、提升店面的数字化经营水平等方面有着优秀的表现力。

但好东西被滥用,也会出现乱象。

近两年,扫码点餐在侵犯个人用户隐私、信息安全、适老化不足等方面存在问题。许多人感慨,“吃个饭隐私没了”。2021年3月,深圳市消委会发起了“您对扫码消费怎么看?”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5%以上消费者对扫码消费时强制关注商家公众号、强制授权个人信息等问题反应强烈。具体表现在:

强制关注公众号。吸粉是每一个商家都想做的事,打造所谓“私域流量”,而后进行营销信息推送、会员转化,以增加复购。甚至在前两年,出现了公众号粉丝买卖的灰黑产。但是吸粉需以消费者自愿为前提,许多扫码点餐都需要先关注公众号才能进行点餐,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

过度信息收集及滥用。在去年的315晚会中,不经过用户同意收集人脸信息,并且进行所谓的用户“大数据”到店分析。而扫码点餐中,也有许多信息收集要求,消费记录、生日、头像、昵称、消费习惯等数据已经是较为初级,甚至还有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信息等,这大大增加了信息泄露风险,在电信诈骗横行的当下,谁人不怕自己信息被滥用。

适老化不足问题。一些餐馆为了增加自身戏份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强制要求扫码点餐,而不提供其他点餐方式,给不善于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

政策推行的背景

滥用扫码点餐与当下多个政策落地相违背。

首先是信息安全相关法规。2021年可谓是重磅信息安全法规落地的一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继落地执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也进行修订。此外,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也建议,加快“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出台。从整个政策导向来看,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保护都会迎来强监管时代,扫码点餐作为与普通消费者日常息息相关的场景,怎能不受关注。

适老化改造的推进。近两年,特别是疫情爆发之后,数字化升级迎来加速,同时适老化问题也被监管所重视,工信部也敦促App进行适老化改造。在此背景下,只支持扫码点餐的餐饮店与政策导向不符。

拒收现金整治。拒收现金是人民银行一直关注的事情,特别是移动支付普及下,该现象愈加严重。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拒收现金、停办现金业务处罚名单中,就有停车场、保险公司、连锁餐饮、医疗机构等单位。仅支持扫码点餐也可能成为拒收现金的处罚点。

各方遏制乱象的努力

扫码点餐是好东西,但必须遏制滥用、乱用问题,各方也在努力。

2021年12月,微信发布公告,提醒开发者自查是否存在“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并且从2022年1月17日开始,微信对此类问题进行核查,违规的公众号将被限制二维码打开公众号能力。

从2021年4月起,上海市消保委就多次呼吁过“餐厅应该不收集或者尽可能少收集消费者的信息”。

2021年5月17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联合推出了《扫码消费行业自律承诺》,这是全国首个关于扫码消费的行业自律承诺。

2021年2月22日,上海首个《餐饮行业“扫码点餐”规范指引》正式发布,引导经营者对相关行为进行规范。该指引明确,餐饮服务经营者收集消费者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在提供扫码点餐服务时,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强制要求消费者对手机号、微信号等个人信息进行注册或授权,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信息。

近日,上海一家餐饮公司因扫码点餐违规被市场监管局点名处罚,主要原因是扫码点餐中未向消费者明示收集、使用手机号码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此外,该公司对所收集的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未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虽然各方努力将扫码点餐更加合规,但315依旧有关注扫码点餐背后产业的空间,扫码点餐方案商(多是支付服务商)所提供的方案违规程度有多大,商家收集的个人信息是否会流入灰黑产产业链,是否存在数据贩卖的情况?都可能被深度关注。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