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董事长葛华勇: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新阶段


2016-3-18 17:23

本文作者中国银联董事长 葛华勇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移动支付业务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成为全球支付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015年12月12日,中国银联会同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共同推出“云闪付”移动支付品牌并相继发布系列产品,标志着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移动支付发展势头迅猛

  Gartner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全球移动支付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0%。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境内移动支付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60%,2015年境内银行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交易(包括转账)近110万亿元,无论是在交易总量和渗透率上都位居世界前列。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同时业务和技术模式多元化发展,消费者移动支付习惯正在快速形成。

  技术进步推动移动支付创新。支付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典型的支付流程包括支付信息的采集、支付信息的传输和支付信息的处理,仅是前端的支付信息采集就需要卡片(及其模拟)、通信和终端三大领域技术的支撑。移动支付是移动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跨界交汇点,虽然一些基础性的技术已成熟多年,但诸如主机卡模拟(HCE)、标记化(Token)等技术则是近几年才逐步走向市场的。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在硬件模块和操作系统层面对支付的支撑能力也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产业各方为探索市场认可的移动支付发展方式,积极利用新兴技术进行多种移动支付技术路线试点,推动移动支付产品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新兴需求提供强大发展动力。中国人口众多,具有简单、快捷、安全特征的移动支付服务迅速得到新一代消费者的青睐。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新的商业形态对支付方式创新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以零售业为例,从商场现场交易对银行卡现场快速支付的需求,到互联网电子商务对银行卡互联网支付的需求,再到线上线下O2O全渠道零售商对面对面和非面对面一体化移动支付的需求,为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包容监管激发市场创新发展活力。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在坚守风险底线的基础上,坚持支持创新、鼓励发展的原则,为产业各方共同推动我国移动支付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就紧跟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实施IT大集中、集约化运营、信息化服务,建立了较为领先和完善的电子支付基础设施。近年来,商业银行积极参与银行卡芯片化进程,加快非接受理网络建设,为非接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由于移动支付不仅是企业获取客户和维护客户的有效方式,也是其进入O2O领域、打造生态闭环、实现跨界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平台,因此,近年来互联网公司、电商企业、大型传统商业集团、移动运营商以及手机等智能设备厂商纷纷进军移动支付,支付机构更是将移动支付置于战略制高点,重金投入加速扩张,从而推动了移动支付产品和模式的快速创新,培育了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

  探索移动支付创新发展之路

  十多年来,中国银联会同商业银行、移动运营商等产业各方,对移动支付的产品服务、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等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国内移动支付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代产品升级。一是2002年前后,出现基于短信的第一代移动支付模式,将银行卡与手机号进行绑定,通过短信发起支付。二是2005年前后出现基于WAP模式的第二代移动支付,相当于手机上的互联网支付,交互体验得到改进。三是几乎在第二代同时,安全性更高的、基于近场非接技术(NFC)的第三代移动有卡支付开始起步,具体包括基于全手机的NFC模式、基于SD卡的NFC-SD模式和基于SIM卡和可信服务管理(TSM)平台的NFC-SIM模式。

  2015年12月,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中国银联联合20多家商业银行发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移动支付新品牌“云闪付”。“云闪付”不仅包括银联与相关机构合作推出的基于HCE的移动支付产品,还包括与银行和国内外手机厂商等合作方共同推出的ApplePay、Samsung Pay等各类移动支付服务。“云闪付”系列产品利用近场非接技术和标记化等技术,将实体银行卡映射在手机等智能设备上,同时支持近场非接支付与远程支付。与其他移动支付产品相比,“云闪付”具有更好的客户体验、产业支撑和合作模式,一经推出即引起良好的市场反响,获得产业相关方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展现出很好的发展潜力。

  “云闪付”品牌的发布及相关创新移动支付产品的陆续推出,将深刻影响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路径,标志着我国移动支付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银联和银行发展“云闪付”产品,并不是为了抑制其他移动支付产品,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推动支付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各方共赢。

  在推动“云闪付”等移动支付创新发展过程中,中国银联始终坚持以下发展理念:

  一是以用户为中心,追求更加便捷安全的客户体验。“云闪付”通过将实体银行卡映射到手机等智能终端上,将手机等智能终端变成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支付的“银行卡”,而且操作简便,满足了消费者对便捷、时尚、超值的需求。同时,商户、收单机构以及技术服务商不直接处理卡号,只处理通过严密算法转换的标记号,交易验证上采用多重身份验证机制,相关产品严格遵循国家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标准,并通过权威机构的相关检测和认证,确保了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

  二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实现融合发展与资源节约。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产业正在经历由磁条卡升级成芯片IC卡、接触式IC卡升级成非接IC卡的重大产业结构升级。截至2015年末,全国具备非接受理能力的POS终端达到708.5万台,非接受理改造率约31%。2015年全国金融IC卡非接交易累计6.50亿笔和554.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01%和929.02%。发展“云闪付”等以有卡支付为主流的移动支付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银联、银行和产业各方积累的优势,综合利用我国银行卡产业已有资源,减少商户终端机具的改造,实现IC卡与移动支付的融合发展,符合支付产业改造升级的客观规律。

  三是坚持卡组织四方模式,实现产业开放合作共赢。银联在推动移动支付创新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银行卡组织四方模式,努力打造开放式综合支付服务平台,实现产业各方合作共赢。例如,在“云闪付”中,商业银行、非银支付机构和银行卡组织继续扮演其在传统银行卡业务中角色——发卡、受理和转接,共同遵循相关业务规则和技术标准,分别承担各自法定和合约职责。参与合作的手机厂商和通信运营商不拥有支付账户,不介入支付流程,不接触支付数据,仅仅提供手机终端、安全介质和技术支持。同时,“云闪付”仍旧基于银行卡账户,不存在因资金沉淀在虚拟账户带来的金融风险,消费者资金更有保障,支付额度更高,支持交易类型更多,使用更为便捷。此外,商业银行可以获取与传统银行卡支付一致的、透明的、完整的支付信息,有利于风险识别管控和客户关系管理。

  推动移动支付更好更快发展

  站在“云闪付”的更高起点,中国银联将继续联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加大支付创新力度,全面提升移动金融服务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移动支付更好更快发展。

  一是完善“云闪付”产品体系。联合参与各方,快速完善已经推出的“云闪付”系列产品,大力推广免签免密业务,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在与苹果、三星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手机厂商特别是国内手机厂商的移动支付合作,丰富“云闪付”产品体系。持续加强创新,在“云闪付”上叠加积分、优惠等方面更多增值应用,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价值和惊喜。

  二是加快“云闪付”推广应用。加快银行卡受理终端非接改造,加强对商户的收银员培训,迅速扩大“云闪付”受理面。大力拓展线上商户,补齐传统银行卡账户线上使用短板,让消费者能在更多的场景使用“云闪付”。结合普惠金融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加大工作力度,让更多的智能手机用户包括广大农村地区手机用户能够享受“云闪付”带来的安全与便捷。

  三是推动跨境移动支付创新发展。适应跨境人员流动和跨境贸易发展的新变化,联合参与各方,加快跨境移动支付业务创新和推广应用,为全球银联卡持卡人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跨境移动支付服务。

  四是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和输出。进一步加强支付通道、TSM平台、TSP(标记服务提供方)平台等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包括身份识别技术、端到端支付解决方案、基于“QuickPass”的店内和在线交易技术以及支付安全等技术的API,实现对主要合作伙伴的能力输出,逐步向第三方开发者提供开放平台的相关技术,为移动支付创新提供基础平台,为相关主体的创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淀,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经拥有相对成熟的业务规则、技术标准和风控体系,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银联有信心与产业各方一起,继续践行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推动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实现更大发展。

  推荐微信公众号,NFC日报:nfcdaily 移动支付网:mpaypass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