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科技子公司应关注"适配性" 避免"标配化"


2020-8-7 12:06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林鸿

近日,有关科技子公司的话题受到业内热议。

从央行到大型银行动作不断。央行设立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农业银行也宣布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农银金科”成立,标志着五大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聚齐。而作为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标杆的建信金科,则宣布增资扩股,此举也被解读为金融科技子公司试水市场化发展的一大举措。

除了五大行外,至少六家股份行(或其控股集团)也成立了科技子公司,包括招行的招银云创、兴业的兴业数金、民生的民生科技以及华夏的龙盈智达,还有平安集团下的平安金科以及光大集团下的光大科技。去年广发银行也提出建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城商行方面,也有北京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名为“北银金科”。

一时间,银行系的科技子公司风头正盛,仿佛成为了银行的标配。

笔者认为,银行系的科技子公司的破土成长,与这几年兴起的金融科技浪潮息息相关,而今年的新冠疫情引致的零接触金融服务,也在客观上为银行系科技子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更高维度来看,全球政经格局的重塑和大国之间围绕5G等前沿核心科技能力的博弈,也为银行系科技子公司这一科技领域正规军实施国产化、降低依赖度铺垫了基础,毕竟金融作为国之重器,岂可核心受制于人。

但银行系科技子公司应关注“适配性”,避免“标配化”。尽管银行业是高度信息化的行业,但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绝大多数银行还是应该聚焦主责主业,而且科技的持续高投入和快速的更新迭代,也是绝大多数银行的“不可承受之重”。

目前成立的科技子公司,都有自身较为明晰的定位。比如央行的五家科技子公司,主要聚焦于数字货币的研发运营、支付清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的运营以及监管科技领域的创新应用等。而大型银行,更多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抢占金融科技市场机遇期,探索以市场化的方式,加深本行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程度,同时将自身积累的科技能力,以开放共享的方式对外输出。股份制银行的科技子公司,则更多是与集团战略和银行板块联动,或依托于本行业务特色(如兴业银行的银银同业),实现科技对业务优势的反哺和强化。

尽管已成立的银行系科技子公司定位比较清晰,但在运营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入不敷出,可持续发展困难,据媒体报道,最早成立的兴业数金尚在亏损;科技的快速迭代,科技系统(比如核心系统)基本五年一个周期迭代,需要持续的高投入;脱胎于母行,体制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有待强化,甲乙方之间角色的转换比较困难;缺乏场景和流量经营经验,互联网运营能力不足等。

笔者认为,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理性正确的看待银行系科技子公司,不必神话“金融科技”的能量。其实科技子公司的热潮,也是源于对金融科技的崇拜。但金融科技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对传统业务流程的颠覆性重塑和对用户体验的重视,用技术的手段进一步优化资源的跨时空配置,以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用更低的成本、更好的体验、更适配的产品,触达客户,服务客户,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此外,金融科技无法消除风险,但可以更有效的识别风险,更精准的计量风险,最大化的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更周全的做好应急预案。换言之,金融科技的价值是助力业务的发展和服务的提升,科技子公司的价值也在于对母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客户的赋能,而不应该成为母行的成本负担。

因此,要辩证看待金融科技、银行系科技子公司的价值和定位,正确看待金融科技与自身的主责主业之间的关系,关注“适配性”,避免“标配化”,不能颠倒主次,舍本逐末。特别是对于广大的中小银行而言,不要盲目追风对标,毕竟“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还是应该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准发展的差异点,沿着差异化、特色化的道路发展,如果没有勇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就可能要“走别人的路,让自己去死吧”。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