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8年支付行业这十大热点,将深刻影响2019


2019-1-3 9:09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慕楚

2018年已经远去,然而昔日支付行业的那些风云往事仿佛才刚刚发生,值此新年之际,移动支付网与大家共同回顾2018年的行业热点,以展望或是美好或是艰辛的2019年。

1 网联“断直连”之路

2018年支付行业关注最多的,除了“断直连”,怕是很难找到超过这一热点的支付行业事件。这不是单一事件,却是悬在每一个支付从业者头上的“达尔摩斯之剑”,你不知道它何时会影响你,但总是要影响你。

2018年6月30日,是央行209号文件要求的全行业“断直连”期限。但网联的“断直连”之路并不顺畅,到2018年的“双十一”,网联才宣布,已有超过90%的跨机构业务通过网联处理,“断直连”基本完成。

除了网联的努力,中国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也在2018年陆续发布公告,助力“断直连”大业。此外,随着支付通道的“断直连”,央行也要求备付金在2019年1月14日完成100%集中交存。央行将从资金和通道双方面斩断直连的利益纠葛。2018年作为“断直连”关键一年,虽然落地稍迟,仍对中国支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 民生清算被罚

2018年3月中旬,央行发布对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的清算违规处罚,其中民生银行被罚1.63亿,指明罚款对象是民生银行厦门分行新兴支付清算中心。银行和支付机构的罚单这么多,为何此次民生被罚如此备受关注。这不仅仅是罚单金额巨大,还是央行对直连模式的一次公开判决。

在支付行业,以稳定,费率低著称的民生通道,备受从业者的青睐。民生厦门清算中心的模式,是将直连模式的支付通道进行整合,筛选出优质支付通道,进而再提供给支付公司。本质上来说,民生厦门清算中心是直连模式盛行之下的“二道贩子”,这种模式包括一同被罚的平安银行在内,许多银行都提供此类服务,民生银行则是“优秀代表”。央行对民生的判决,也是对直连模式的审判,波及诸多支付公司的同时,引导行业走向正规化。

3 央行聚焦反洗钱

反洗钱,可谓是2018年央行监管除了断直连以外的另一个重点。2017年的最后2天,12月29日,央行发布301号文,自2018年3月1日起对非银行支付机构进行反洗钱现场检查。此后,多家支付公司由于反洗钱不力,遭到处罚。

到年中,央行再次发布130号文,加强反洗钱监管,特别提及加强跨境汇款业务的反洗钱工作,这无疑是对当下火热的跨境支付敲响警钟。此外,还有120号文加强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工作;164号文做好受益所有人身份识别工作。均是在各个层面加强反洗钱监管。

近期,因支付机构“5万以上大额交易需要上报”而备受大众关注的163号文,对支付机构也要求大额交易上报,以防范洗钱风险。回顾整个2018年,支付机构反洗钱很忙。

4 巨头的出海竞备

在2017年,许多支付从业者就敏锐的察觉,随着国内监管的加强以及市场格局的稳定,出海将成为支付行业的关注热点。

2018年,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中国支付公司加大在全球市场的发力。相比2017年的“牛刀小试”,2018年的支付出海硝烟弥漫,巨头重金注入。在巴西市场,腾讯先是2亿美元入股巴西Nubank,后是蚂蚁金服1亿美元购买StoneCo股票。近期,蚂蚁金服拟5亿英镑收购WorldFirst的消息,再次让业界感受到了巨头对出海的热衷。

中国支付公司出海的同时,全世界各个地区也出现了一些态度反弹,如印尼、俄罗斯、越南等市场,均对国外钱包进入当地市场进行了较强资质的限制,要求本土企业或与本土企业合作,方可在当地推行。而在日本、欧美等较为发达的国家,民众对支付的信息安全也存在顾虑。当然,不同市场的限制令,也给诸多拥有当地资源和市场优势的小型机构带来了机会。

5 交通支付大战全面爆发

2018年是交通移动支付大战非常胶着的一年。经过2017年的尝试,2018年支付宝与腾讯的乘车码,在全国各地不断落地。到10月,支付宝乘车码支持城市超过120个,腾讯乘车码的支持城市也超过了100个。

除了支持交通二维码支付的城市不断增加,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二维码的支付方式是否被大众所接受。在10月召开的中国智慧交通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深圳地铁和杭州地铁乘客扫码乘车的占比分别为40%,42%。这说明民众已经逐渐在交通支付领域接受二维码支付。两大互联网巨头的对抗之外,银联在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的推动下,无论是闪付还是扫码,在交通支付场景也颇有斩获。苏宁、翼支付、美团也以二维码支付的形式,入局交通。

除了二维码支付在交通领域的发力,2018年3月30日,Apple Pay开通了对上海和北京交通卡的支持,虽然国内手机巨头在此之前已经纷纷支持各地交通卡,但是余额转入、押金可退等一些细节改变,仍然对产业具有重大教育意义。

6 央行金融开放一波三折

金融开放是近几年行业关注的焦点,2016年,央行发布了《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到2017年,央行发布了《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在规范完善之后,理论上2018年将成为外资支付公司进入国内的实践之年。2018年11月,央行发布《人民银行审查通过连通公司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连通是连连支付与美国运通各占50%股份的合资公司,还不是纯外资公司,只是拥有外资背景,但这仍然是较大进步。如果一年筹备期顺利,那么2019年的年底,连通将开张运营。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金融支付开放,是英国支付公司WorldFirst在2018年5月,向央行提交进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申请。到7月,央行上海总部公布了WorldFirst全资中国子公司越蕃商务的支付业务许可申请信息,在申请的路上也难免出岔子。到年底,蚂蚁金服拟5亿英镑收购WorldFirst的消息不断发酵,这让金融开放略显尴尬。如果蚂蚁金服完成对WorldFirst的收购,那么即使2019年央行授予支付业务许可,这还算外资入华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央行上海总部的官网已经难觅7月份公布的支付业务许可申请信息。这一切,都给金融开放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7 巨头聚焦小微企业

“截至2017年末,全国小微企业法人约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小微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以及80%的就业岗位;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

这是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年中某次大会上的引用数据,意在凸显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同时也籍此呼吁金融机构关注小微企业成长。在2018年,关注小微也成为了巨头们热点话题。银联所推行的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十大场景中,许多是老百姓的生活必备场景、高频支付场景,手机POS、碰一碰、商户二维码、小微企业卡等多样的产品创新,也是围绕小微。

蚂蚁金服与腾讯对于小微企业的争夺则更加激烈。年初腾讯推出“中小商户智慧助力计划”,年中蚂蚁金服便推出“码商成长计划”,并不断强化码商服务,而到年底,腾讯升级“中小商户智慧助力计划”为“收款有礼”,服务内容更加丰富。

争夺小微市场,不仅仅是央行政策导向,更是支付公司获得高频支付场景,提升用户使用黏度的重要策略。支付只是入口,谁掌控了民众的生活支付方式,谁便有机会进入他们的生活。

8 刷脸支付落地竞争

2018年,以刷脸支付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支付方式获得广泛关注,虽然在实现成本、支付体验、场景搭建、数据安全方面存在种种困难,仍然有许多人认为,刷脸可能成为替代二维码的支付方式。

2018年8月15日,在蚂蚁金服开放日广州站上,支付宝宣布刷脸支付已经具备商用能力,在未来一年内将向各种商业场景普及自助收银+刷脸支付的解决方案。不久之后,支付宝再推出更加轻量级的刷脸支付产品“蜻蜓”,降低商家接入成本的同时,提升收银效率。

相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刷脸支付推广则更加低调,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但在家乐福、天虹超市等零售商超均有相关产品落地。

国字号银联,在2018年12月也正式对外宣布,在北京和上海的多家商超推出刷脸支付服务。

在支付的发展历史长河中,支付都需要货币,需要介质的,而刷脸支付以账户为载体,不需要卡或手机,第一次脱离了介质,具有一定的革命性。目前监管态度总体上是鼓励的,此外,据移动支付网了解,央行也正在制定人脸识别标准。

9 巨头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近几年金融科技一直是热点,2017年,BATJ分别与四大行取得合作,在金融科技领域进行尝试。巨头发挥表率作用之后,其他强企在2018年也纷纷入局。

截止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和民生、兴业、招行、光大、建行、平安等银行均已经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甚至央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也成立了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可谓是央行金融科技的“亲儿子”。

在监管态度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科技司司长李伟等高层均鼓励金融科技发展,并强调安全可控、正本清源。

在支付监管趋严,支付机构盈利能力削弱的大背景之下,以金融科技为名,不仅能够赚取市场热度,也能获得监管认可,谁家没个金融科技业务,都不好意思出来谈业务。但是金融科技的盈利能力到底表现在哪?中小支付机构是否能够与巨头在这一领域拼杀是很大的问题。

10 监管关注支付安全

2017年12月,央行发布296号条码支付规范,并伴随着242号文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到2018年4月1日实施,经历了快速野蛮的市场发展之后,监管及产业链参与者开始聚焦支付安全,并且监管措施也更加细化。

到2018年8月,央行再发支付安全重磅文件,即146号文,央行对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的支付安全进行全面排查。146号文一方面是排查范围广,几乎支付产业链上下游均涉及,另一方面是排查内容细,涉及客户端安全、系统安全、敏感信息保护、风控管理等各个方面。

伴随二维码支付崛起的聚合支付,金标委也在2018年制定了《聚合支付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更加细化了聚合支付服务商的支付安全要求。

2018年监管对支付安全的关注,不仅细,而且范围广,这极大的提高了支付产业的从业门槛,推动了产业洗牌。

结语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行业热点,在2018年,是银联云闪付破局的重要一年,是II III类帐户应用的落地之年,也是监管层高层变动较多的一年。回首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支付行业的2019或许更加艰难,但做好合规,找好定位,瞄准机会,也必然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