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金融科技子公司——巨头博弈的利器


2019-1-17 8:59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编辑黄

纵观2018年,互联网巨头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角力点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阿里、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撕掉金融标签,并对外宣称定位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服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对外输出技术,积极转型。而除这两方以外,各方巨头也逐渐开始正视金融科技这块市场的挖掘,可以预见19年金融科技仍是业内争夺的主场之一。

移动支付网本期将盘点各家巨头旗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

互联网

从当年的“颠覆传统金融”到如今的“不做金融,只做科技”,互联网巨头的模式虽有一定的变化,但始终都围绕金融这一板块做出决策。并且,在金融强监管的大环境下,发挥科技公司的优势,利用流量和技术获取金融相关收益更为“安全”,这也将是未来大多数金融科技公司的盈利方向。

1、蚂蚁金服

说起蚂蚁金服,不得不提支付宝。据蚂蚁金服官网称,蚂蚁金服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但实际上2014年10月,蚂蚁金服才正式成立。2014年对于支付宝和蚂蚁金服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发展时间点,此前支付宝对外的固有形象便是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且满身互金标签。但在蚂蚁金服成立之后,这个局面开始有了一定的变化,其早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形象已逐渐向科技公司转变。

在蚂蚁金服成立一年之后,2015年10月16日,井贤栋便宣布蚂蚁金融云正式对外开放。蚂蚁金融云的开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显露了蚂蚁金服对外赋能的想法,这也为之后的去金融化早早打下基础。

2017年3月,蚂蚁金服宣布面向基金行业开放自运营平台“财富号”,当时蚂蚁金服就对外表示,未来会只做Tech(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去做好Fin(金融)。去金融化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同年6月14日的蚂蚁财富开放平台大会上,井贤栋还公开宣布“蚂蚁金服所积累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将全面向金融机构开放,成熟一个开放一个。”随后花呗、借呗、余额宝这些重量级应用便一一对外开放,至今,蚂蚁金服已经实现100%自营业务的开放。

2018年,除了与更多的金融机构达成技术层面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外,支付宝更是积极与各地金融办合作,助力当地监管科技的发展。目前重庆、西安、广州、贵阳、北京、通州、天津、河北等地已确认引入蚂蚁金服的安全风控系统。

在蚂蚁金服不断开放的背后,严监管或是一方面的因素,但是转型为赋能者或许对于一个已经在C端占据了绝对地位的科技巨头来说是个更有价值的选择。

2、京东数字科技

2018年11月20日,在京东数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会上,陈生强宣布,“京东金融”品牌正式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而升级品牌的目的似乎也是在证实其转型科技公司的决心。但实际上2018年以来,京东金融便深陷“去金融化”的舆论风波。此前,京东金融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较为模棱两可。

2018年的4月的博鳌论坛期间,陈生强便表示,未来京东金融将把资产和资金等一系列金融业务全部转移至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直接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运营,京东金融本身不再持有这些资产,转型为科技输出的角色,业务形态由“B2C”转变为“B2B2C”。

9月17日,京东金融官方微博账号由原“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

但在京东金融的5周年庆上,陈生强对此又有了新的陈述。“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科,并非放弃金融业务,而是公司业务范围早已超出金融行业本身,所以需要一个新定位和品牌来诠释公司变化。未来,金融仍然会是公司至关重要的核心业务,成为新业务重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撑。”

虽然“京东金融”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但是陈生强还是表示,未来京东数字科技旗下将包含京东金融、京东城市、京东农牧、京东少东家、京东钼媒等多个独立子品牌。其中,京东金融仍作为核心业务之一,将涵盖个人金融、企业金融、金融科技等业务。

2019年1月5日,陈生强在京东数字科技的内部表彰会首次透露,京东数字科技2018年实现全年盈利,科技收入占比翻3倍。但此前据京东金融方面介绍,给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的收入为每年上亿元,但要了解的是在2017年京东金融的营收为103亿,因此科技收入比重不到1%。而2018年也不过将占比翻3倍,这个数值很难让市场承认京东数字科技是一家科技公司。

反观蚂蚁金服,在2015年蚂蚁金服的收入构成中,14%来自技术服务,而到了2017年,蚂蚁金服的技术服务占比上升至34%。另外有资料显示,到了2020年左右,蚂蚁金服营收中的60%将来自技术服务费,30%来自支付接入服务费,来自金融的收入占比将降至10%以下。

现如今,京东数字科技已经为“去金融化”做到了更名和调整组织架构,但其离蜕变成一个真正的科技公司却仍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

3、度小满金融

2018年4月28日,百度宣布旗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正式完成拆分融资协议签署,拆分后新公司将启用全新品牌“度小满”,实现独立运营。据官方介绍,度小满金融定位为金融科技公司,重点布局消费金融、资管理财、支付及金融科技四大业务线,并构筑了资管理财金融科技与消费金融金融科技两大开放生态。

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珠玉在前以外,强监管的环境下就注定度小满金融在金融业务方面有很难的的突破,即使其背靠百度这一强大的流量入口。无奈之下,度小满金融选择了贴上“金融科技”这一标签,事实证明,这至少是目前最优的选择。

2018年7月4日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度小满金融CEO朱光表示,经过两年半的实践,度小满金融已经将AI技术应用在智能获客、身份识别、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智能催收等多个领域。他认为,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从实验室阶段进入到规模化应用阶段。目前度小满金融已与500多家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达成合作,其中包括中信银行、百信银行、南京银行、温州银行等机构;和近30家金融机构在云帆平台项目中已展开合作;半年时间生成数百亿资产,坏账率不到0.5%;同时,还为114万人提供了超过130亿元的教育消费信贷,其中近70万人是大专学历以下人群,有钱花信贷业务服务的客群中,有34%是小微企业主。

但是朱光也表示,在获客方面,百度有着天然的金融场景,用户在选择商品、产生购物意图、进行大额消费的过程中,会衍生许多信贷服务等金融需求。但可惜的是,受限于业务范围、资金等各方面因素,度小满金融评估后发现,在百度场景中产生的金融需求,只有1%得到了满足,大部分的金融需求实际上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且由于百度本身为搜索引擎,无法直接形成交易的场景,后期推动起来较为困难的。

就目前的市场大环境来看,度小满金融在金融业务方面仍较为弱势,但这或许是其专注科技业务的一个契机。

4、腾讯暂无金融科技子公司

目前腾讯暂无拆分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打算。并且,此前马化腾也曾公开强调过,腾讯短时间内不会将金融业务单独分拆,并强调“稳健”是腾讯发展金融业务的核心理念。

在金融科技业务方面,腾讯是业内的佼佼者之一。虽然没有金融科技子公司,但是其早就成立了腾讯金融科技平台(腾讯FiT平台),平台主要包括理财(腾讯理财通、腾讯微黄金)、支付(微信支付、QQ钱包、财付通)、证券(腾讯微证券)、创新金融(一生保、手机充值腾讯征信、腾讯金融云、腾讯区块链、微信信用卡还款)等四个2C为主的业务类别,以及2B的金融生态和金融安全。

由于腾讯金融科技平台并非金融科技子公司,在此仅做简单介绍。

金融机构

就目前的市场现状来说,金融机构建立自身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减少对科技公司的依赖以及积累反击基础。不过这并不代表金融机构排斥与科技公司合作,相反银行从未放弃与实力强大的科技公司合作。

1、兴业数金

据了解,兴业银行是最早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银行。2015年9月24日,兴业银行董事会发出公告称该行拟通过旗下兴业财富资产管理公司,与高伟达软件、深圳市金证科技、福建新大陆云商等三家公司共同设立兴业数字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开业,注册资本5亿元。其中兴业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员工持股平台持股19%,其余三家共同出资人分别持股10%。虽说股东颇多,但兴业银行始终占据绝对主导权。

根据兴业数金最初的规划是以科技输出为基础,面向中小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信息云服务,并将探索发展基于金融云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为后续发展目标。

在2017年3月31日,兴业数金与IBM联合发布“数金云”,对自身的金融云业务进行了一次升级。由此兴业数金形成了“四朵云”的服务格局——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银行云、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非银云、为政府企业提供服务的普惠云以及可以为全行业提供可靠基础架构的数金云。但现如今,此前的“四朵云”中,普惠云、数金云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为金融类企业提供基础设施云服务的基础云,以及为银行机构提供开放银行+智慧银行解决方案的服务入口。

2、金融壹帐通

金融壹帐通是平安银行的兄弟公司,并非其旗下子公司,是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于2015年12月29日成立。目前,金融壹账通基于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建立了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智能投资云以及开放科技平台等业务板块,分布在营销获客、产品开发、风险管理、运营服务、科技支撑等各个领域,实现了对金融行业和前中后台职能的全面覆盖。

截至2018年9月30日,金融壹账通已为483家银行、42家保险公司、近2500家非银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服务。

3、招银云创

招银云创成立于2016年2月23日,是招商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在其官方网站披露的信息中,可以了解到招银云创的主要业务也是云服务,与兴业数金的业务大致相同。并且通过整合招商银行的资源,招银云创将自身的云平台分为三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继17年3月底兴业数金与IBM合作之后,同年6月份招银云创也与IBM达成合作协议,并采用了IBM Power Systems服务器及Power云服务等先进方案对旗下金融云业务进行升级,建设了国内首个基于IBM System i的金融行业云。据招银云创高管介绍,目前在技术方面,招银云创已成功地支持招商银行业务系统7*24小时全天候稳定运行,实现了招商银行重要业务系统99.99%的可用性。

4、光大科技

与其他银行不同,光大银行此前从未明确表示旗下有金融科技子公司。2016年9月,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公司科技竞争力及服务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同意公司综合考虑外部政策、投资环境等因素,投资设立或收购控股一家信息科技公司。之后,根据工商信息显示,2016年12月,光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股东为光大云付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而后者的股东包括光大证券、光大集团等6家公司。

2018年3月,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光大集团将通过“三个一”即“搭建一个平台”“复制一批产品”“成立一个基金”支持银行科技创新,以科技带动相关业务。其中,搭建的科技平台即是指专门成立光大科技公司,负责集团下属机构包括银行的科技创新。

在2018年11月23日,中国光大集团正式全资控股光大科技,由此光大科技成为了光大银行的兄弟公司。

5、建信金融科技

建设银行于2018年4月18日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6亿元。

在定位上,建行将建信金融科技称为“赋能传统金融的实践者、整合集团资源的链接者及推动银行转型的变革者”,在金融与科技的各细分领域不断深耕融合,以创新的产品,支撑建行集团;同时,期望通过内部科技积累,以共享的平台给同业提供技术输出。

据悉,创立初期,建行将原总行直属七个开发中心与一个研发中心近3000名员工划转至建信金融科技,主要服务于建行集团、各子公司和合作伙伴,并提供科技输出等外延性服务。

6、民生科技

2018年5月15日,中国民生银行发布公告宣布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成立。

据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介绍,新设立的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立足母行、服务集团、面向市场”,即主要服务于民生银行集团、各子公司和业务伙伴,推动民生“科技金融银行”建设,同时提供科技能力输出,为中小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科技转型所需的解决方案和专业科技产品。

其他

除了互联网巨头和金融机构这两方,各方巨头也开始正视金融科技的影响。

1、中移动金融科技

作为国内三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移动,在2018年12月18日才正式对外宣布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移动金融科技公司”,据企查查信息显示,中移动金融注册时间为2018年9月28日,注册资本达到10亿元,主要业务涵盖融合支付、特色电商和金融科技三大板块。

2、甜橙金融

和中国移动相比,中国电信设立独立金融科技公司的时间要早上许多。2011年,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推出了独立品牌“甜橙金融”。甜橙金融旗下已经拥有翼支付、交费易、甜橙理财、甜橙云贷、橙分期、甜橙信用、甜橙技术等多个业务,涵盖支付、财富管理、供应链融资、消费金融、征信、技术等多个条业务线。

甜橙金融运维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兼高级总监张小虎曾表示,甜橙金融目前已经打造了异地双活架构,并在自研私有云基础上进行容器与虚机的混合部署,通过对IT基础能力的云化改造,在业务层面构建了以交易、支付、账务为核心的3.0核心平台,公司所有分支业务全部构建在3.0核心平台之上。目前,平台数据处理能力可承受日交易笔数8000万,并发支付处理能力也达到每秒1万笔。

在金融云安全方面,甜橙金融对全网主动攻击的识别率已达到99.5%,同时攻击告警也实现了秒级响应。在金融云智能风控方面,甜橙金融则实现了100ms内对实时交易进行风险事件鉴别。

3、招联金融

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由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共同组建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成立时间为2015年3月6日,注册资金达38.69亿元。目前招联金融旗下已经拥有“好期贷”、“信用付”和“零零花”等三大消费金融产品体系。此外,至2018年底招联金融已自主研发、自建数十个系统及平台,并搭建了互联网分布式架构、金融上云,将核心金融系统采用云计算,建立了以“云技术”为基础的统一运营服务体系。并且,招联金融目前已打造出了一套覆盖授信、风控、交易等全部业务流程和消费场景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招联金融和中国联通共同推出的沃信用分信用评分体系。据官方介绍,“沃信用分”可基于消费者多元化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形成更丰富的用户画像和个人信用,简化了用户的信贷申请资料要求和流程;该模式通过使用中国联通征信产品进行联合建模,探索用户征信评价及反欺诈方向应用,有效弥补了现有征信数据覆盖率不足的问题,更大程度上满足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个人消费信贷需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4、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虽然很多巨头都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但是最大的黑马还是当属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2018年6月15日注册的全资子公司——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相比其他巨头,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经营范围为: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金融科技相关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此举或是监管层鼓励金融机构建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一个积极信号。

总结

在以金融科技为主流的社会潮流中,各家巨头都想分食一块蛋糕,不仅是金融业务上的,还有科技业务上的。但是各方由于进入的时间或者重视的时间都各不相同,因此现阶段的选择也各不相同。

目前,互联网巨头已经逐渐收起金融业务方面的拓展,一方面是监管压力所致,另一方面也是C端红利已见天花板,抢占B端市场刻不容缓。

而金融机构则是在系统技术方面的输出有较大的天然优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金融机构都具备这样的实力去建设完善的金融科技架构,许多金融机构现在不仅缺人才也缺资金。另外,由于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我国仍属新事物,因此在监管合规方面仍存在空白点,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设立的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或是监管层的一次实验。

此外,一些巨头进入金融科技领域,完全是因为随波逐流,就如此前折戟沉沙的网易金融。这其中便是出现了“贪多嚼不烂”的问题,这也是后来者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总而言之,巨头布局金融科技本身并没有错,但量力而行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并未罗列出所有巨头旗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只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来做说明。

第五届金松奖最佳金融科技创新奖申报中,活动免费,欢迎积极申报。

申报链接:http://jsj.mpaypass.com.cn/2018/aboutvotes.asp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