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支付场景的银行账户创新发展分析


2020-12-3 11:12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士风

随着移动支付场景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数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2020年8月15日,百度公司、百信银行联合中国银联推出国内首款数字银行卡——百度闪付卡。无独有偶,8月31号,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主流手机厂商,重点合作商户,支付机构发布的“银联无界卡”,也声称是首张数字银行卡。一时间,基于移动支付的创新百舸争流。虽然不同创新均采用无实体介质的方式,方便客户在移动终端操作,但是其背后的运行逻辑和政策要求则不尽相同。

个人银行账户的演变

随着技术手段的日臻成熟,风险管控技术的不断升级,监管机构在安全性的前提下,对个人银行账户开展开业的限制逐步放松。这为基于移动支付场景的账户创新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个人银行账户,包括指借记卡账户、信用卡账户。借记卡账户又分为Ⅰ、Ⅱ和Ⅲ类户。央行建立三类账户的出发点是实名制管理与提升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各类金融机构基于个人银行账户的创新。

(一)三类账户制度初步建立

在2015年之前,一些银行已经尝试依托远程视频柜员机和智能柜员机等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提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为了加强银行账户实名制管理,确保银行业务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以及满足拓展账户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的需求,2015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规定银行应建立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机制,分为Ⅰ类银行账户、Ⅱ类银行账户和Ⅲ类银行账户。

存款人可通过Ⅰ类户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转账、消费和缴费支付、支取现金等业务;通过Ⅱ类户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限定金额的消费和缴费支付等业务;通过Ⅲ类银行账户办理限定金额的消费和缴费支付服务。Ⅱ类户单日支付限额为10000元、Ⅲ类户账户余额上限为1000元。

在开户条件上,开办Ⅰ类户需要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身份信息。因此,通过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仅可开立Ⅱ类户或Ⅲ类户。电子渠道开立的Ⅱ类户主要通过绑定开户申请人同名的Ⅰ类户进行身份认证。账户分类的制度为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业务开通了便利。

(二)Ⅱ、Ⅲ类户细则逐步明确

2016年11月25日,央行发布《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对个人账户分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此政策方便了各类金融机构通过Ⅱ类户开展业务的便利性和可能性。便利性方面,央行新增了信用卡账户作为身份验证方式。除了通过Ⅰ类户,还可通过信用卡账户验证客户身份,开设Ⅱ、Ⅲ类户。限制性方面,央行规定银行可以向Ⅱ类户发放本银行贷款资金并通过Ⅱ类户还款。发放贷款和贷款资金归还,不受转账限额规定。这极大拓宽了Ⅱ类户的使用范围,方便各类金融机构基于银行Ⅱ类户不断创新。特别是发放贷款和归还现金不受转账限额的规定,为各消费金融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拓展打开了渠道。

(三)账户互通机制逐渐形成

监管机构虽然建立了三类账户制度,但是各家银行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的意愿。规模较大的银行开放Ⅰ类户认证通道,进而帮助中小银行通过Ⅱ、Ⅲ类户获客的动力不足。

对此,部分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自组联盟,在联盟开展合作。2017年5月,中国银联组织部分银行召开“银行Ⅱ类、Ⅲ类账户互联互通合作启动会议”,建立了Ⅱ、Ⅲ类账户业务互联互通合作机制。参加合作的银行通过绑卡验证做到互联互通,扩大自身的客户规模。合作机制的确立为商业银行针对Ⅱ、Ⅲ类户的业务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Ⅱ、Ⅲ类户限制进一步放开

2018年1月,央行发布了《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进一步放开了对Ⅱ、Ⅲ类账户的限制。

开户途径方面,此次通知要求,2018年12月底前,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实现在本银行柜面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远程视频柜员机、智能柜员机等电子渠道办理个人Ⅱ、Ⅲ类户开立等业务。

开户限制方面,此次通知精简了不必要的客户资料。例如,个人通过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等安全可靠验证方式登录电子渠道开立Ⅱ、Ⅲ类户时,开立Ⅱ、Ⅲ类户时无需个人填写身份信息、出示身份证件等;个人开立Ⅲ类户时,可暂缓出示身份证件,只需填写个人姓名、身份证件号码、绑定账户账号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即可开户。

针对Ⅲ类户的限制进一步放开。Ⅲ类户账户余额由1000元上升至2000元。同时,银行可以向Ⅲ类户发放本银行小额消费贷款资金并通过Ⅲ类户还款。发放贷款和贷款资金归还,应当遵守Ⅲ类户余额限制规定,但贷款资金归还不受出金限额限制。

(五)鼓励提高Ⅱ类户服务力度

2020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付结算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银行机构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提升个人Ⅱ类户服务力度,并强调在疫情防控期间,银行可在有效防控风险、准确识别客户身份的前提下,通过Ⅱ类户为客户发放工资津贴等。

在监管制度的鼓励下,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了基于Ⅱ类户的创新。客户账户的数字化极大程度释放了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潜力,也使得业务创新在2020年得以厚积薄发。

基于移动支付的创新形式

金融机构在移动支付场景的创新,多集中在针对信用卡账户和Ⅱ类户。信用卡账户方面,受限于监管对风险管控的要求,多是有发卡资质的银行主体进行业务创新。借记卡账户方面,由于Ⅱ类户的额度、使用限制相比Ⅲ类户较小,因此在同样条件下,金融机构往往更偏向于基于Ⅱ类户进行业务创新。

(一)基于Ⅰ类户的创新

由于Ⅰ类户属于全功能账户,可用于其他类账户的身份核对。因此,一些商业银行通过Ⅰ类户,免去了客户信用卡首卡面签的程序。但是该项做法实质上违背了监管“三亲见”的要求,未来随时有可能被叫停。

从现有资料来看,工、农、中、建均可通过Ⅰ类户申请信用卡,免首卡面签。客户需首先成为该银行的借记卡客户,拥有一张Ⅰ类户借记卡,并且开通了网上银行,拥有安全认证证书(工行工银电子密码器、农行K保、中行e盾、建行网银盾)。用户在电脑端登录网银,并申请信用卡,通过银行安全证书认证,审批通过后,激活便可直接使用。

通过Ⅰ类卡免信用卡首卡面签,本质上是通过Ⅰ类卡+安全证书的方式替代了监管的“亲见”要求。该途径是否符合监管规定,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来说,工行、中行、农行的客服没有明确表明该方案是否可行,但是网上一直有成功案例。建行客服则明确表明,通过网银申请信用卡可免面签。

(二)基于Ⅱ、Ⅲ类户的创新

1.银行机构的Ⅱ类户创新

Ⅱ类户方便的身份验证方式,成为众多互联网银行获客和开展业务的切入点。监管规定,Ⅰ类户开户需要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身份信息,而Ⅱ类户只要在线通过Ⅰ类或信用卡账户的身份核对。得益于此,众多没有实体网点的互联网银行和直销银行可以缩减客户开户流程,减少开户时间,改善客户体验,进而在获得良好口碑的同时,迅速扩大业务。

2014年12月16日,微众银行成立;2015年6月25日,网商银行开业;2017年11月18日,百信银行成立。无论是微众银行还是网商银行,客户在注册时均需要通过一张Ⅰ类户或者信用卡验证,便可开设Ⅱ类户。虽然Ⅱ类户不得透支,但向Ⅱ类户发放贷款和贷款资金归还,不受转账限额规定。这就方便了互联网银行通过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2020年8月15日,百信银行和百度、中国银行发布的“百度闪付卡”,号称国内首张数字银行卡。从本质上说,百度闪付卡是一个基于Ⅱ类户的卡产品。百度闪付卡的申请、开通和使用全在线上进行,具有消费、理财、转账等功能,可以绑定微信、支付宝、美团、京东、银联二维码和手机Pay进行支付,支持支付宝花呗还款,但不支持微信、支付宝余额提现。当百度闪付卡余额不足,可调用用户绑定的其他银行卡进行支付。值得注意的是,百度闪付卡宣称是一张借贷合一卡,具有信贷功能。但监管要求Ⅱ类户不得具有透支功能。百度闪付卡实际是与百信银行的消费信贷产品——“好会花”合作。用户申请贷款后,“好会花”会把资金转入百度闪付卡。

从运营模式上看,百度闪付卡不同于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等传统的互联网银行Ⅱ类卡。百度闪付卡是首次采用虚拟借记卡发卡系统,按照虚拟电子卡标准发行的数字银行卡,符合监管部门专门对虚拟卡制定的验证标准和管理要求,不同于实体卡的发卡标准和要求。若该系统得以推广,则未来会产生更多的数字银行卡创新。

2.非银机构的借道创新

除了银行外,消费金融、小额贷款以及其他金融公司等非银机构也借助Ⅱ类、Ⅲ类账户,不断扩展自身业务。

(1)消费金融类

近几年,消费金融公司开始了跑马圈地式的发展,消费金融场景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网商巨头背靠自身丰富的客户和商户资源,凭借着丰富的消费场景逐步在行业内确立了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场景资源较为匮乏的消金公司聚焦各类消费者的账户支付底层需求,借助于Ⅱ、Ⅲ类户抢夺市场。

2016年9月,京东上线“白条闪付”,可绑定Apple Pay、华为Pay等手机钱包及微信支付,使用用户在京东的白条额度,在银联POS终端通过NFC或微信端扫码支付。白条闪付是京东与上海银行、广发银行合作发起的。拥有白条额度的用户在申请开通白条闪付后,会在上海银行或广发银行生成一个Ⅱ类户。用户在使用白条闪付时,京东会根据白条额度,向Ⅱ类户转入和消费金额相当的资金,同时白条额度减少相应金额。同时,用户的Ⅱ类户资金转入到商户账户。

从本质上说,白条闪付提高了资金转移速度,让客户感觉自己使用白条额度进行消费。借助此模式,先后有携程金融与上海银行合作,招联消费金融与招商银行、上海银行合作,马上消费金融与上海银行合作,中银消费金融与微众银行合作,推出一系列模式相同的产品。

借助Ⅱ、Ⅲ类户的创新让合作双方达成了双赢的效果。在此模式中,合作银行通过消费金融公司的推广获得了大量客户,消费金融公司则扩展了消费场景资源。

(2)手机钱包类

手机Pay类应用逐渐由最初的专注支付功能,向支付、借贷、理财和金融生态圈建设等多方向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为用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应用——手机钱包。由于手机钱包类应用不具备储蓄业务的监管许可,因此往往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依托于银行Ⅱ、Ⅲ类账户功能,允许用户线上开户,提供实时存取、财富管理、消费支付等服务,从而实现了全景支付与理财的深度结合。

华为钱包与招商、广发和工行合作、小米金融与建行、工行合作、OPPO钱包与浦发合作,集合了零钱包服务。用户开通零钱包功能前,需先绑定一张I类账户进行身份认证。开通之后的华为零钱支持充值、提现、全场景支付、购买银行代销基金等。

(三)虚拟信用卡

虚拟信用卡在本质上还是信用卡,没有卡片实体。银行会为客户建立信用卡账户,并基于该账户管理客户。

1.虚拟信用卡进程

2014年3月11日,中信银行和腾讯、支付宝以及天安财产合作发布微信信用卡以及淘宝异度卡。然而两天后,央行于3月13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要求其立即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有关业务。

2014年10月,浦发推出E-GO信用卡。该产品依附于实体卡片,在已有信用卡账户下设置的虚拟信用卡,作为线上独立账户,将与线下消费完全进行区分,专门适用于网络消费。

2015年9月,中行推出“中银长城e闪付卡”。该产品依附于实体卡片,不单独设立独立账户。用户申请前需要先拥有一张中行信用卡作为主账户,用户还款需要向主账户卡还款。相比浦发的E-GO卡只能进行线上消费,中银长城e闪付卡则需要通过手机NFC功能进行线下支付。

2016年1月,建行推出“龙卡e付卡”。用户在线申办后,通过短信验证获取卡号、有效期、安全码等信息,随即在手机银行或个人网银进行安全绑定。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不依附于实体卡片,即便是没有建行信用卡的用户也可以申请。但新用户申请后,需要去线下网点进行面签。

同时期,广发推出了极客卡。该产品不发实体卡,不依附于实体卡,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签名方式完成激活,不用线下面签。该产品可以绑定支付宝、微信等快捷支付,也可通过手机Pay进行线下支付,但该产品不累计积分、无分期业务、不可提现。

此外,农行推出了信用币、中信推出了网付卡、平安和交行也推出了各自的虚拟信用卡。一时间各银行均在持续发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各大手机生产厂商开始涉及金融领域,基于手机Pay的虚拟信用卡在近两年成为热点。2019年3月25日Apple发布了Apple Card。虽然Apple Card没有进入境内市场,但这无疑为虚拟信用卡带来巨大的市场示范效应。

2020年4月8日,华为宣布推出Huawei Card,并于9月开始,由试点城市逐步向全国推广该业务。Huawei Card由华为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同样具有笔笔返现的权益。Huawei Card可以绑定至支付宝、微信、京东、美团等第三方App支付。

8月31号,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发布创新性数字银行卡产品“银联无界卡”,其亮点在于不再依赖实体卡片,用户可基于“云闪付App”,线上操作实现申卡、用卡、交易管理,且数字银行卡在绑定手机后,即使没有网络,也不影响卡的使用。

2.难以突破远程面签

随着移动支付场景的不断丰富,虚拟信用卡从最初的基于互联网线上支付,到依附实体卡账户,再到独立账户与支付渠道深度融合,虚拟信用卡的数字或不断加深。但远程面签依然是虚拟信用卡突破不了的叹息之墙。

虽然广发极客卡对新客户可免面签,但广发在2019年8月6日下线该产品,并对存量客户进行交易限制。除此之外,无论是Huawei Card还是银联无界卡,合作银行的新客户均需要线下面签。

线下面签的规定来自于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发卡银行应当公开、明确告知申请人需提交的申请材料和基本要求,申请材料必须由申请人本人亲自签名,不得在客户不知情或违背客户意愿的情况下发卡。”信用卡三亲见是指发卡行需对信用卡申卡人执行“三亲见”原则,即亲见本人、亲见申请资料原件、亲见签名。

关于远程面签的讨论较多,虽然学界普遍认为目前的生物识别和风险管控技术已经可以满足监管需要,但监管仍然坚持线下面签的硬性约束。

2020年6月,民生信用卡“全民生活”App上线“全民易分期”,用户可以同时在线下指定商户进行分期消费和信用卡申请。用户在拿到实体信用卡去网点面签激活之前,就可以获得授信、并提前在民生银行指定的合作商户内完成信用消费。但民生银行试图突破线下面签的尝试很快被监管叫停。

2020年8月6日,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组对外公示了深圳市首批4个创新应用,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和华为公司的“基于TEE解决方案的智能数字化信用卡”项目,通过手机TEE、安全网络通道、活体检测、人工问答等技术手段实现“三亲”,提出打造“人工智能人工面签”的智能数字化发卡模式。但从目前来看,Huawei Card并没有大规模采用远程面签的模式。

未来,若远程面签的限制放开,则虚拟信用卡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也能为虚拟信用卡的线上化业务提供合规基础。

创新仍在进行时

总体来说,上述创新得益于监管的态度转变。未来,随着政策对移动支付的进一步接受,监管政策真空的填补,相信未来创新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作者简介:士风,银行从业者,长期关注零售、信用卡、消费金融及支付领域。)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