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全面向“智慧银行”和“生态银行”转型


2021-8-9 10:03

为探讨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对中国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进行了采访。

记者:随着双循环新格局的开启,您认为未来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规划应该向哪些方向发展,促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方式又有哪些?

郑万春:从外部看,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经济陷入低迷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预计未来几年仍将在崎岖中前行,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新的挑战。从内部看,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全面由高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也成为“十四五”规划核心逻辑。纲要中将“数字中国”独立成篇,意味着数字经济已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金融科技高速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提升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了金融服务模式变革,带给客户更好的体验和更多实惠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复杂性以及金融脱媒。

我国已有数以亿计的消费者享受到数字红利,涉及支付、贷款、保险、投资等多个领域,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已不仅仅是金融行业的科技,其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未来金融科技发展仍将本着守正创新原则,以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为根本,以赋能金融服务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成长、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安全为目标,推动金融服务向“服务无所不在、决策无所不知、营销无影无形、效率无以复加、风险无可遁形”转型。

金融业一直是科学技术的受益者、领先应用者、坚定支持者。随着金融新生态、新模式的形成和发展,银行业经营模式已从产品销售型向服务运营型转变,客户服务已从被动型服务向主动型服务转变,进而银行科技也需要从支撑业务的生产工具变革为驱动业务发展创新的源动力。

一方面是科技创新金融模式,金融服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融合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场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洞察意图、理解场景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构建场景金融生态圈;

另一方面科技赋能业务效率提升,通过线上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科技手段,降低大众获取优质金融服务的成本及门槛,使得金融服务从“专享”到“共享”到“尽享”,变更科技支撑模式,科技同业务团队深度融合,采用ITBP工作模式(IT Business Partner,IT业务伙伴),科技人员主动深入业务和市场一线,运用科技思维和手段主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升客户体验、赢得市场竞争力;

最后,金融反向滋养科技产业,银行业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肥沃土壤,以金融科技需求带动信息产业转型,以金融科技投入培育市场良性发展,从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到应用软件、前沿技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把握发展机遇,促进科技产业做大做强。

记者:伴随着政策的支持与引导,金融、科技融合发展在实际场景中如何应用,同时又将如何同时体现各自优势?

郑万春: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民生银行落实加快金融改革的任务,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加快业务创新步伐,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配置效率,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纵观国内外实践,金融既支持科技创新,又是新科技的领先应用者,金融通过运用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在服务企业客户方面,民生银行积极探索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强化金融科技手段应用,持续创新。探索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客户交易往来信息,通过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确保交易背景真实性,有效评估客户的经营稳定性。在其他技术应用方面,民生银行还通过应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收集、挖掘、分析第三方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评价,在征信、司法、纳税、舆情等方面多维度勾勒企业画像,识别信用风险。在押品管理方面,使用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中小企业库存商品动态,降低人工操作风险。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推进作业流程化,逐步实现贷前决策数据化,贷中放款自动化,贷后监控实时化,从而降低中小企业借贷的违约风险,提升民生银行批量获客效率和金融服务体验。

在服务零售客户方面,民生银行逐步转向场景化客群经营的业务模式,围绕客群精细化经营,通过“科技+数据”双轮驱动,智能匹配客户需求,主动实现银行服务供给侧改革,通过与实际场景的融合,为客户提供场景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在场景感知方面,利用大数据准实时的加工及计算能力,对客户关键事件及时感知,同时通过场景标准化建模及场景引擎构建,实现各类场景快速接入和准实时响应,为场景化客户服务能力打下基础。在客户服务方面,通过大数据的模型运用及实时推荐引擎,基于客户画像特征和历史行为数据分析,实现差异化的产品推荐和渠道触达,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和场景化的金融服务,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做客户“最懂你的银行”。

记者:民生银行在金融科技建设方面具体举措有哪些?

郑万春: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试验田,民生银行始终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推进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将数字金融作为全行重点的战略转型方向,从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平台建设等维度推进金融科技的体系化建设。

战略规划方面,我行以“科技引领,数字民生”为愿景,以“赋能业务、数据驱动、高效敏捷、开放共赢、安全可控”为发展原则,通过“技术+数据”双轮驱动实现民生银行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体制机制方面,我行持续健全科技金融组织、制度、治理、需求管理、项目决策、技术创新等体系建设,强化集团科技一体化管理,旨在打破部门间壁垒,加强科技与金融的协同共治、形成合力,同时加大资金、人才投入,坚持在推进过程中开拓创新、稳步调整。

平台建设方面,我行提出了“仿生金融服务(BioFaaS,即Bionic Finance as a Service)”的愿景,其核心理念就是让金融服务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人性化、个性化触达客户和服务客户,大力推动应用和技术架构转型升级,继电子银行、网络银行、移动银行之后,全面向“智慧银行”和“生态银行”转型。

一是开拓“场景生态”,打造有温度的银行。通过开放银行、远程银行、5G手机银行、智慧银行旗舰店等多方式感知触达能力建设,真正实现了“突破时空限制”,“实时在线”、“全程无接触”金融服务。目前开放银行门户新发布220多个API(应用程序接口),实现获客近400万户;疫情期间远程银行服务客户总量超过全行线下网点服务总量,达40.6万人次;我行“智慧银行体验店”2020年底正式发布,运用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与金融服务场景生态的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全新智能服务体验。

二是沉淀“数据中台”,打造懂你的银行。我行大力推动营销和风控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借助AI中台、雁栖风控场景平台(C端)、鸿雁风控场景平台(B、G端),将场景数据沉淀,辅以模型深度融合,在大力加强合规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推动营销能力、风控能力全面向场景化、实时化、智能化转型。

三是夯实“科技基座”,打造金融科技新基建。我行全面深化技术架构转型,大力发展APaaS、IPaaS、Tesla、Apollo、分布式云原生、基础技术平台等自研技术体系建设,积极推动集团生态云能力建设,构建了“存、贷、汇”分布式核心产品平台体系,今年3月分布式核心顺利完成全量客户数据在线迁移,成为行业首个亿级客户联机无感迁移的银行。

展望未来,民生银行将把握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这个根本,继续严格遵守监管规定,遵循市场规律,严格风险防控,严守合规红线,构建合作开放共赢金融新生态,打造敏捷高效的数字化银行。

郑万春给科技工作者寄语: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科技报国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无上荣耀和至高追求。愿大家继续守正创新,笃行致远,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