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机构应在创新的同时筑建合规经营的“护城河”


2020-7-22 15:59

近年来,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和《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等法规文件,近日又发布了《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旨在通过“断直联”“缴存备付金”和“技术限制”等措施,进一步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维护支付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和支付市场的成熟,一些支付机构曾经期盼的“银行化”之路是走不通的,必须正本清源,回归“支付”本位,进一步结合市场和用户需求找到符合企业定位的发展路径。尤其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很多产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给支付机构的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顺应新的商业模式,探索云端资源整合,压成本、控风险、赋能创新成为行业共识。

第三方支付本身就是市场创新的产物,在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关期,对便捷支付的服务方式有着更迫切的创新需求。

第三方支付行业并非与生俱来。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在我国的金融服务和结算支付中,银行都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并以服务方式更具广泛性和基础性的优势而蓬勃成长,现已成为服务经济和大众生活的重要补充和先锋军。

2011年5月,人民银行首次为27家企业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截至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已达238家。人民银行累计发放支付许可证271张,其中因支付机构违规或主动不续展而被注销33张。此外,天下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新疆一卡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两家公司既未出现在人民银行最新的准予续展公示名单中,也未正式公示被注销。

今天,第三方支付已经走过了拓荒和跑马圈地的粗放发展阶段,市场空间在收窄,拓展难度也在增加,但市场对支付快捷和便利化的需求依然旺盛。艾瑞咨询在2020年4月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迈向产业支付》中提到: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将从单一的支付服务转向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服务,2020年市场交易金额将达到140万亿元,其中产业支付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增长点。

支付行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资金流动速度,还从底层架构上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尽快转变单纯依靠支付手续费收入的模式,摒弃“赚快钱”的想法,从可得性、体验人性化、个性化和黑科技化的角度出发,增强创新意识和综合服务能力。同时,支付形态的不断创新,更加依赖于相关技术的突破,行业的争夺和交锋更趋激烈。例如,随着新零售业态的纵深发展,第三方支付从场景拓展到场景布控、自建场景等,线下线上的交易融合异常火热。特别是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便捷的前端支付手段提升了商家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因此,帮助商家实现交易最大化,并通过小程序、社交广告等方式加强商家营销和会员管理,完善支付闭环等创新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创新不缺位”是基本要求,第三方支付的创新还应立足于“合理发挥牌照功能,积极提升科技赋能”这一方向。艾瑞咨询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产业支付生态中的核心功能就是连接与赋能。

风控水平是支付机构的软实力,要在创新的同时筑建合规经营的“护城河”。

支付行业的发展不能缺位创新,但创新要满足合规要求,不能“越位”经营。这要求支付机构顺势而为,在创新求变与风险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面对线上和线下既存差异又日渐融合的形势,支付机构更要深入研究监管重心、行业模式,发挥好第三方支付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一方面,对风险的控制不能以损害消费者权益和损失经济效益为代价;另一方面,还需加快提升自身支付体系风险的量化处置能力,跟上支付领域飞速发展的步伐,把风险控制落到实处,诚实守信、合规经营。

在赢利模式上,第三方支付机构要立足本业,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和挑战。所谓捷径,多是陷阱,一些支付机构的教训值得吸取:不按照“了解你的客户”的要求对特约商户进行准入管理,甚至超出牌照核准的业务类型和覆盖范围开展支付业务;将收单交易处理、资金结算等核心业务外包,变造交易类型等。这样做或可获得暂时的利益,却很容易导致支付机构的“人设崩塌”,失去市场和监管部门的信任。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指出,看待支付不仅要有互联网思维,还应有风控思维。他认为,支付涉及资金转移,面临被窥探、觊觎和盗取等诸多风险,且支付网络基础设施也始终面临着业务连续性的考验。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注重筑建和拓宽企业的“护城河”,对风险要“望而却步”,而不是“迎难而上”。应当把风险控制打造为一种能力,这种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就会起到合规经营的“护城河”作用。

认清支付的边界,风险是否可控取决于所做的决策是否在自身“能力圈”之内。

巴菲特曾经指出:“风险产生于你不了解自己正在做什么。”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却又什么都想做,终会付出代价。支付机构最终因内控薄弱导致严重后果的惨痛教训并不鲜见。初步统计显示,监管部门2018年共发布十余份监管文件,开出百余张罚单,累计处罚金额是上一年的近七倍。因为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数据等手段故意规避监管要求,或恶意拒绝、阻碍检查监督,或不符合监管制度而被人民银行注销牌照的支付机构也不是孤例。这都表明在行业整顿过程中支付牌照资源配置将逐步优化,合规化、严监管是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效规避风险,企业价值观、处理问题的方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和能力是关键。企业需要很多事件、时间和过程积累的佐证,才能赢得市场、客户的信任和尊重。当然,企业领导者的风险偏好也至关重要。“机构盲从症”的本质说明,只要是领导关注的业务就会迅速得到下属的支持。盲目地模仿同行的行为,往往会使企业做出超越自身“能力圈”的事情。

后疫情时代,支付行业要适应新常态,积极探索行业生存转型发展新模式。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支付行业也将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战略上存在重构和布局的紧迫性、必要性。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6.8%。但自3月起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4月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3.6%,较上月回升2.1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加快提升服务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的能力,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并通过支付与技术的融合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以培育参与市场发展和竞争的新优势。

有观点认为,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增长红利日渐消退,竞争将转向产业链及其上下游服务的深入点,这可能是留给支付机构最后的机会。当前,多家银行和支付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服务、“5G+智能银行”、普惠小微贷、智能云小店、手机POS创新应用、“互联网+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建设”等,力求打通多种支付渠道,满足聚合支付的业务需求。

2019年底以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率先在全国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支持持牌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开展业务创新,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金融惠民利企。未来,支付行业既要面对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巨头称雄、金融机构“大象转身”的现实,还要迎接后疫情时代重启经济的复苏回暖,生存艰难叠加强监管常态化。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合规框架下的创新发展任重道远。

作者介绍: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