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傅晓阳:兴业银行开放之路


2019-5-8 12:08

兴业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傅晓阳

近年来,传统商业银行逐渐加快转型步伐,科技与业务融合和金融科技创新的格局已悄然形成,开放银行成为银行转型的共同选择。开放银行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前沿模式,是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发挥自身业务流程与数据优势,推动提升客户体验并加速商业模式创新。兴业银行始终坚持“科技兴行”战略,秉持“场景+生态=价值创造”理念,通过开放账户、支付、产品等多方面能力,致力于连接客户、服务和场景,打造一条独具兴业特色的开放之路。

开放银行简述

Gartner将开放银行定义为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使银行创造出新的价值,构建新的核心能力。

纵观全球,早期以欧洲为代表的开放银行模式主要为政策驱动,即由政府制定标准或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共享用户数据、开放应用接口,相对具有强制性。欧盟在2015年底颁布第二代支付服务法令(PSD2),要求银行向第三方机构开放接口,推动金融数据共享,促进市场竞争。

聚焦国内,开放银行则是“百花齐放”,呈现“市场先于监管”的特征。这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竞争白热化,非银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来势汹汹,银行锚定金融科技下半场,将“开放银行”视为后发制人的关键武器。二是服务嵌入化,银行需要突破原本单纯的金融服务场景的局限性,充分利用生态对接,嵌入实体经济消费场景。

兴业银行开放银行建设发展思路

Brett KING在《银行4.0》中提到,未来的银行服务是内嵌的、即时的和无所不在的,而构建无所不在的银行4.0服务的重要支点在于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银行平台。Gartner认为,随着银行应对市场不断提出新的业务模式和差异化价值要求,打造这样一个数字化平台将有利于更好的适应这种变化。

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对银行经营转型的作用日益凸显。金融科技竞争首先在把握初心,即金融在哪儿,科技就在哪儿。兴业银行金融科技的重点就是要为“1234”全行发展战略赋能(所谓“1”是“一条主线”,即稳中求进、加快转型,转型的方向是轻资本、轻资产、高效率;“2”是“两个抓手”,即“商行+投行”,客户为本、商行为体、投行为用;“3”是“三项能力”,即结算型银行、投资型银行、交易型银行建设能力;“4”是“四个重点”,即重点分行、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从“质量优先”向“价值优先”转变,构建“连接一切”的能力。以“四个重点”入手,发挥重点分行的标杆效应和引领作用,着重连接重点行业生态,充分把握重点客户基础,积极连接G(政府)、F(金融机构)、B(企业)和C(客户)端场景,进一步嵌入重点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金融服务嵌入场景,构建“结算型、投资型、交易型”三型银行能力,实现“商行”为本、“投行”为用,最终向“轻资本、轻资产、高效率”银行转型。

为有效支持战略落地,金融科技工作主要有两个重点:

一是加快推进开放银行建设,构建“连接一切”的基础。通过安全、标准、开放的API加快实现重点行业、重点客户的场景连接,构建具有兴业特色的开放银行平台,推动更广泛的生态互联,让金融服务真正融入客户生产生活,打造无摩擦、无所不在的服务体验。二是打造“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双轮驱动。通过资源整合和业务沉淀固化企业核心能力,打造更敏捷高效的“业务中台”,提升业务共享和复用程度,快速响应并有效赋能前台业务和生态互联。金融业务的本质是数据。兴业银行将坚持以数据治理为核心,充分利用内部数据资产并提升外部数据整合能力,打造强大“数据中台”,大力提升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

兴业银行在开放银行建设过程中,重点聚焦“三个原则”和“两个重塑”。

“三个原则”:一是开放银行需要“规则”。一方面是技术规则,开放银行业务涉及众多参与主体,明确和统一各方对外开放和引入开放的数据标准、安全标准和API标准至关重要。特别对于银行业这样的强监管行业,在开放银行创新时要更加审慎考虑各方面因素。另一方面是业务规则,开放银行最基本的底线是第三方的业务模式和经营不能伤害到自身核心业务,需要执行严格的审核措施,对部分业务模式或行为做出必要的限制。二是开放银行需要“利他”。开放模式的基本逻辑是“要利己,先利他”,重点在于后者。银行开放内容的“多与少”和“深与浅”是高质量的外部响应、投入和参与的先决条件。比如,互联网开放平台为第三方参与者通常提供获客渠道和推广机会,有助于带动第三方的收入增长。三是开放银行需要“利己”。开放实现“利他”,最终要实现“利己”,不能带来显著价值或没有明确目标的开放实不可取。开放对银行带来的益处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突破自身资源和机制的局限性,借助外力丰富自有业务服务并进一步推动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另一方面,开放银行加速生态互联,有助于新老业务拓展客群和市场,提升获客能力并增加客户粘性、活跃度和满意度。

“两个重塑”:一是重塑客户关系。银行需要主动挣脱仅从自有渠道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束缚,充分融入客户消费场景,实现金融服务嵌入。始终以客户为中心,重构客户旅程,构建“零距离、无阻力”的客户体验。二是重塑合作关系。打破传统上孤立割裂地为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服务的思维定式,结合各自生态特点进行服务升级与产品创新,不断拓展生态边界并延伸价值链条。

开放银行实践

兴业银行清晰意识到开放银行本质上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既要让金融服务“走出去”,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也要让非金融生态“走进来”,进行产品创新与价值再造。

1.深耕G端,加深互联合作。兴业银行近年来加深G端互联合作,加强公检法等政府机构数据共享,积极开展社保代发、住房公积金、海关税费等多个领域的服务嵌入。“银政直连”是兴业银行早期极具特色的G端产品,对接国家财税体制并注入金融服务和产品,为财政客户提供代理国库集中支付和代理非税收入收缴。2018年,兴业银行积极配合海关总署、人民银行总行进行新一代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开发工作,成为首家上线该系统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率先开启了海关税费支付新通道。通过对接财关库银横向联网,实现了海关税费信息在海关、国库、商业银行等部门之间电子流转、税款电子入库,进一步提升进出口企业支付海关税款的便捷性和税款入库效率。

2.把握银银合作F端传统优势。“银银平台”是兴业银行科技与业务融合的伟大尝试,也是与众不同的F端产品创新。通过整合自身资源,以标准化接入模式,为中小合作行提供包括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科技输出、培训咨询、跨境金融、资金运用等综合金融服务,形成共建、共有、共享、共赢的平台,充分借助银银合作网络触达更广阔的客户和市场,在获取结算资金沉淀、提升中间业务收入、丰富服务网点布局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8年末,科技输出签约银行357家,累计实施上线221家。

3.建立供应链生态圈“场景金融”,打通B2B2C价值链。近些年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金融业务日益复杂,由服务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的线式供应链金融服务发展为供应链生态圈金融服务。“兴车融”是兴业银行基于开放银行理念打造的汽车金融业务全生命周期线上化管理的金融科技产品,具有“互联网化”“数据协同”“同业联合”三大特色。“兴车融”提供一套标准对外服务接口,用于与核心大客户交互业务信息、融资信息、质押物信息等业务数据,提升大客户服务水平,加深银企合作深度与黏性,将金融服务嵌入客户交易中,有效落实兴业银行“交易型、结算型、投资型”的三型银行战略。基于“兴车融”的广汽汇理联合贷款业务模式开创了银行与金融公司联合为客户提供融资的先河。通过标准对外服务接口,实现了与汽车金融公司的互联互通,从客户发起提款到放款成功只需28秒,从客户发起还款到还款成功只需16秒。

4.打造零售金融APP进行C端突破。近几年兴业银行沉下重心进行场景渗透和生态对接,“织网工程”好兴动APP与餐饮、娱乐等商户进行深度合作,B端以商户为中心,API快速对接进行流量入口织网,C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开放合作进行消费场景织网,探索基于各类生活消费场景的发卡、特惠、收单、代发、分期等业务的综合化经营,构建多方共赢的互联网生态闭环。

兴业银行广州分行与中石化合作推出“兴油卡”与“兴油宝”APP,打造了汽车用户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有效嵌入用户消费场景,围绕客户用车需求,提供违章代缴、理财、车贷等贴心服务,并持续推动包括汽车买卖、汽车养护、高速无感收费、汽车保险缴交等场景落地,打造更便捷、更优惠的汽车用户金融管家服务平台。借助金融服务与汽车用户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兴业银行打破了物理渠道服务的局限,大幅提升了服务范围和营销半径,兴油卡成为了获取行外新客户的重要来源。截至2018年末,已累计发卡185万张,新增核心客户15.9万户。

5.金融科技子公司先行先试。2016年,兴业银行敏锐洞察到“开放银行是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业内率先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兴业数字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兴业数金”),借助体制机制先发优势开展创新,为建设开放银行探索路子。2018年,兴业数金深度参与人民银行组织的《开放银行安全规范》标准编写,同时完成开放银行平台建设工作,将账户、支付、理财、贷款等传统银行业务能力和数据、算法等技术能力抽象开放。截至2019年3月底,已推出9大类80余个API接口,涵盖用户、账户、消息、支付、安全、社交、理财、检索、感知等领域。基于此平台开展了诸多产品创新工作并在业务拓展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产品分为金融场景、行业场景和科技基础三类。比如,“链金师”是一款围绕物流运输平台企业的财资管理需求,提供运费结算为基础,贸易金融和现金管理为核心的物流金融产品。该产品基于开放银行平台,与物流行业进行积极对接并进行产品嵌入,实现结算线上化。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